
没有停车桩,也不用办卡,手机一扫车就骑走了,到了目的地,把车停在路边的白线内就行,最近,这样的共享单车正成为很多市民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新式武器。然而,共享单车的这种模式,也遇到了一些让人尴尬的问题。
按照最初的设想,共享单车应该被停在不影响交通的公共停车区域,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近几个月,各式各样的违规停车开始在多地出现。而当一些不文明行为被交警处罚,有些用户显得特别“潇洒”,把车一扔就走了。
单车被随意丢弃在路边
单车被扔到树上

单车被加上了私锁,后面还安上了儿童座椅

有的用户把共享单车停进了自家小区,甚至抬上了楼

有的用户在二手网站上公开售卖共享单车

单车的二维码被破坏
针对这些问题,共享单车企业一方面建立信用机制,一方面在技术上不断完善。
摩拜单车上海总经理 姚呈武:如果用户有这样的行为,我们确认后会扣用户的信用分。用户的信用分低于八十分时,他骑车不再是半个小时1块钱,而是100块钱。
OFO共享单车联合创始人 张巳丁:我们在app上有一个报修的按钮,无论是违停或是出现了什么问题,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个按钮及时举报。

负责举报违停行为的志愿者给单车拍照
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市民都悄悄加入其中,成为维护骑行环境的志愿者。最近在上海、北京、广州,出现了一群专门举报违停行为的“城市猎人”,他们将违停单车一一拍下照片,报告给共享单车平台的运营部门,每次举报完,很多人还会把共享单车移到公共区域。在他们看来,良好的骑行环境不是笑笑说说想想,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向不文明行为宣战。
自行车回归:城市准备好了吗
要用好共享单车,一方面需要不断规范用户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考验着城市的管理。
记者选择了上海的一处街头进行观察。晚高峰时,在待转区域,骑车人等着绿灯转弯,但转弯的道路被汽车阻断,人们只能在小汽车的夹缝中穿行。这可能是市民经常会碰到的情况。并且在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的队伍中,自行车可能是最弱势的,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出状况。

而有些非机动车道被违停,甚至护栏干脆被挤到边上,更是让骑行的环境雪上加霜。

专家指出,目前很多城市都在转型,建立更加适宜绿色出行的慢行系统。今年北京已经在重点治理三环路的非机动车道和步道,97公里的三环路慢行系统将联网成片。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计划将2040年上海绿色交通出行比重目标设为85%。其中在慢行交通上,将在中心城、新城城区完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为主的慢行网络。
共享单车瞄准的是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痛点,提供的也是公共服务。针对这一新鲜事物,各地政府也在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
摩拜单车CEO 王晓峰:广州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划定了30几个白线停车带。上海浦东也拿出了三条街道划白线。
不久前,上海轨交警方还给共享单车企业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在投放单车时首先做好宣传工作,让使用者知晓,在轨道交通站点外要把共享单车停放在划线范围内;第二在单车集中区域需要有明显标志;第三如果需求增大需要在地铁口增设车位,要向轨道交通警方报备。由于共享单车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没有全国性的行业规范。要让共享单车跑得更稳,更好地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未来还需要管理部门和企业继续加强沟通,面对新问题、共同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