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什么样的个性才能成为一位职业车手?你要坚定,有奉献精神,思路清晰,专注力强,还要有无比的热爱,这些特质帮助我们坚持日复一日的训练,将身体推向极限,并赢得比赛。
……这种说法是不是很鸡汤?
然而实际上,仍然有不少车手在几乎没有以上任何人格特质的情况下取得很高的成就。我们的主车群中拥有形形色色的人……当然,三心二意肯定不行。
真正的车迷……才知道Simon Gerrans的老婆叫什么名字
讲真,在电视上看着一大群紧身衣变态……好吧,穿着紧身车衣的车手们骑个几千公里,这件事对于大部分电视观众来说不是很有欣赏性,尽管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大家能知道这场比赛是谁得了冠军,哪个车手经常赢冠军,但其实,大部分这些冠军——至少20个吧——很少真正进入公众视野,或者说很难让车迷们了解他们的个性。
大集团里的小团体
小团体大概有三种:同胞、队友、前队友。相同国籍的车手经常有类似的成长经历,也就更能聊到一起去——桃色八卦啦,转会传闻啦,家庭纠纷之类的。随着东欧车手和海外英语系车手越来越多地加入豪华午餐……加入主车群,那些小团体也在蓬勃发展。另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是意大利和西班牙车手经常腻在一起,也许是他们的语言比较相近?比利时人和荷兰人说的语言差不多是一种,虽然荷兰人可能不喜欢这说法。而他们的英语水平往往都很高,所以他们和其他说英语的车手也能打成一片。德国车手也是这样。
然后我们得谈到法国人了,编辑同志强行要我加戏,所以我不得不提。法国人只和两种人说话:法国人,以及能说好法语的人。也许这说法有点太刻簙了,然而事实如此,法国车手和工作人员很少去外国的车队,大概这是因为他们有世界上最大的比赛,也有很多好车队可以去。

喜剧之王
好吧,我们不是在画波兰球,对一个国家做简单概括是很困难的,如果你非要我钦定的话,我只能说我觉得意大利车手的个性往往最张扬:任何比赛他们都会聚在一起大声喧哗。不管啥比赛,你都能看到至少一个意大利人在检录时把香蕉塞进骑行裤里装最屌的(←字面意思),或者偷偷放掉某个车手的气,从左边拍别人的右肩膀,或者在隧道里汪汪大笑……现在你知道了,这是一群成熟的绅(Hen)士(Tai)。好吧,其实这么说有点过,主集团大部分人都有点孩子气,毕竟总是有人帮你冼衣服,帮你烧饭,帮你拖地……你确实也不需要长大。
话说回来,尽管意大利人总是那么能搞事,但我们还没见过哪个天才,能让佩塔奇(Petacchi)也笑起来——哪怕就抽一下嘴角也算好吧!
最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人单独抱团,对我来说他们不太好相处。语言障碍也许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其中一部分人总是在脸上挂着“生人勿近”的表情,所以我也不会去结交他们。当然,人格特质不止由国籍决定,总有些人的性格很特别,我们继续说。
奇怪的个性
暴躁的车手有,还好不是很多。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见过一些,尤其是当我还是菜鸟的时候,他们可以让你瑟瑟发抖。即使最小的龃龉都可能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争吵。我曾经和一个刺头卷入一场车祸——那是他引起的。当我们其他人无奈地等待后援车时,他不停地抱怨,即使后援到达之后,他仍然高高举起自己的车并且砸到地上——不过还好,他只是独自发泄情绪。
此处无图,然而真正的车迷肯定记得那张GIF……请勿对号入座:P
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已经很了解主集团里这些人了,其中有一位总是辣么暴躁,而另一位平时温文尔雅,只有在骑上车之后才会……
谁比较傲慢?可能大多是那些功成名就的车手,虽然我可以很高兴地说大部分冠军车手都非常谦虚友善。然而总有些半桶水会瞎晃,有一些车手认为他们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他们应该总是目光的焦点,所有人都要尊敬他。他们不应该和我们其他大部分人一样艰辛训练……这种车手往往在1.1、2.1等级的小比赛常见,大都来自Continental等级车队,然后被WT车手们正面堵一句:业余的一边去。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都是默默无闻人畜无害的年轻车手,而且我一直不觉得穿着这身车衣就高人一等。

骑车是一项非常诡异的运动,你可以跟其他200位车手一起爬Ventoux,路边有成百上千的车迷高声呼喊。你也可以一个人寂寞地训练,爬一座没手机信号,荒无人烟的高山。Loner,这是个有些负面的词,但有少数车手很安逸于这种状态,他们不主动和人聊天,也不会在赛后频繁参加交际圈——退役后更加消失。从另一方面来说,我甚至有些惊讶这样的车手居然如此之少。在前职业车手中,Graeme Obree和Robert Millar都是典型例子。
也许对他们来说,自行车是远离文明世界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