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流言3:突围一点也不难
车迷中另一个mnkjd的误区是,早期突围这件事很简单。好吧,偶尔确实有非常和平的早期突围发生,但这种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回了。现在每一场比赛都很重要,更别提大环赛单站了。当你打开电视机的时候,你看到的应该只是最后两小时左右的赛程,这时候突围集团往往早已形成,而大集团由一到两支车队控制节奏。看到这个你恐怕就会得到印象:车队放出突围车手只是为了在大集团中不领骑。然而这毕竟too young too simple。好吧,我们以环法为例,在环法的第一周,冲刺单站通常占据多数,这意味着有冲刺组的车队会希望更多的兵力能投入末段冲刺火车的搭建,而GC车队则希望为主将准备充足的机动兵力。这意味着想要突围的车手并不多,突围集团往往在头25公里就会建立。
那么比赛第二周和第三周会发生什么?首先,一部分GC车手在之前损失了很多时间,同时,突围专家们会更加积极,这两种人都在谋求一个单站胜利。于是,早期进攻会变成一场痛苦而持久的拉锯战,直到被放出去的那些车手对绝大多数人没有威胁为止。
我记得前几年环法第三周的某一个赛段,220公里,有几个不大的坡。战火从放行那一刻就点燃了,由于前几站一直有人早期突围,于是整个主车群的神经都绷得很紧。捉对厮杀的有以下这些人:黄衫不能让GC竞争者有机会拉开秒差;绿衫不能让其他冲刺手拿到途中冲刺积分;红点衫不能让其他爬坡手吃掉爬坡积分;每个排行榜的首领都必须警惕身后的那几个名字;法国车手不想让其他法国车手走,因为要预防“说好一起装B结果你全TM一个人装了”的惨剧……冤冤相报的剧情列表几乎无穷无尽。这就是筛选突围集团如此痛苦的原因,只有那些对所有人都没有威胁的车手才可能得到组织上的钦定,由你来做这个兔子。
在如此复杂的斗争形势下,前130公里起伏路充满了进攻和拉扯的硝烟。最终有六位车手通过了层层审查,光荣地当上了兔子。而主车群在一瞬间就放松了神经开始mnkjd,秒差很快被拉到五分钟以上。

几十分钟之后,你打开电梯……啊不打开电视,看到主车群中的车手们慢慢悠悠,突围集团的车手们也慢慢悠悠,他们隔着五分钟。似vsk天的幻想乡……环法赛也很和平呢,然而对于四个被拉丝拉惨拉怀孕不得不退赛的倒霉蛋来说,简直I’m angry。
只有极少数的比赛会从发车开始直播,我建议任何铁杆车迷都认真看一看这些比赛,感受一下比赛的早期阶段会发生些什么,因为它们可能是这项运动中最不为人知的一部分。
流言4:职业车手都是科学训练的
很遗憾,并不是每位职业车手都会科学训练的。这是我幼小心灵上又一道难以平复的创伤。
曾经我以为,所有的职业车手都遵循科学的、精密的训练课表,进行严格的营养摄入控制和体能监测。然而当我成为魔法少……职业车手之后我才发现,有不少居于金字塔顶的车手并没有那么自律,他们凭借天赋和经验就能赢比赛。甚至于,我感觉现在的业余爱好者使用功率计、气动装备和先进器材要多于一般的职业车手。

有少数车手在日常生活中甚至不怎么做专项训练,只是天天暴力骑车而已。极少数人特别喜欢垃圾食品——比如克里斯·霍纳;甚至还有沉迷于巧克力、酒精甚至是尼古丁的珍稀动物。我甚至在某次环法期间见过一位车手喝得醉醺醺地回酒店,第二天拿了赛段前五……
车迷们应当理解的是,职业车手真的是最最冒尖的那一群人。拥有夸张推重比的爬坡手不一定能打职业,如果他们在平路跟不上主车群;肌肉最强健的冲刺手也不一定能打职业,如果他们甚至不能翻过一座小山。职业车手在各个方面都必须非常强大,生理机能逆天、控车技术凶狠、恢复能力超常、竞技意志坚韧。每一位能加入这一行列的车手都值得尊敬,当然,我要把同样的尊敬献给支持我们的车迷们。